元末翘楚朱元璋_第五章 郭子兴收义子元璋守城 立战功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五章 郭子兴收义子元璋守城 立战功 (第6/13页)

听闻后跑来观看,却看不出究竟是做什么用的。他没有撞车,也未见过、听说过撞车。因此认为,可能是当元军步兵攻进城后打开城门时,防止骑兵及大部队冲进城。

    彻里不花在城东吃了败仗,次日改攻城南。还是老一套战术——长弓兵先放重箭施威,短弓手进到距墙50米以内掩护。云梯兵推梯靠墙,步兵爬梯攻城。

    郭子兴发现朱元璋很有军事天赋,又肯动脑筋,决定让他带兵打仗,命他当百夫长,下到汤和的部队。于是,朱元璋带领100个士兵参加了这次守城战役。

    由于步兵多,战前的下午,朱元璋对郭子兴说:“元寇只有50部云梯,我们上阵1000个步兵防守,平均20人守一个垛口。其实两人一组,两组守一个垛口即可,轮流作战。我们守25个垛口只需100个步兵,正好一个小队。可留一个小队隐伏在门洞或登城楼梯等待交换,半个时辰或一个时辰交换一次。剩下三个小队放在城下,按规定时辰依次上城交换。弓箭手可以分作两批,按一个时辰交换。”

    这支红军第一次守城打仗,将帅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排兵布阵。郭帅听了,茅塞顿开:这样守城好,以口布兵,交替作战,劳逸结合,伤亡还少。他当场拍板,就这样布阵。随后指示在城楼、城下燃香计时,烧完两炷香(半个时辰、一个小时),马上通知替换。

    上城进入岗位后,朱元璋又提醒自己的100个兵,嘱咐说:“元寇先乱放箭,尔等藏在垛后,毋伸头看,以免乱箭射中。待云梯靠上垛口,可伸头谨察。待元兵头颅到了垛口,两人一起用矛刺杀。刺倒后复藏一边,以防敌箭。”

    交战时,朱元璋要了一把短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