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早安!三国打工人 第425节 (第4/5页)
么?天子就在咫尺,你还在那里筹谋自己写文驳斥,还想等孔文举的文章!” 杨修恍然大悟,“父亲!儿悟了!儿悟了!” 诏书从杨修手中再到天子行宫,直至来到邺城,不过二百里路,一两日的路程。 因此当朝廷使者乘车而至时,荀谌尚在一面看地图,一面同沮授聊起檄文之事。 “主公此次出兵,在下有一愚见,”这位秀美的青年文士的指尖敲在范城上,“还须监军定夺。” 沮授很感兴趣,“友若有何高见?” “仓亭津已失,天子东巡之路便再无阻碍,既如此,主公当缓,不当急。” 沮授那张消瘦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,“友若之见,恰与我同。” “监军亦不曾为陈孔璋之才所惑,”荀谌笑道,“实为万幸。” 听了这句打趣,沮授呵呵地笑了起来。 尽管在陈琳笔下,以及当世许多士人眼中,刘备军团所有高级将领都是出身寒微之人,几乎一无是处——毕竟在这个时代,出身寒微就是一个致命弱点——但沮授绝不会这么想。 在他看来,出身寒微之人,无论是眼界,学识,阅历,家族助力,都比不上累世阀阅的公卿之后,因此这些能够走到今日,名满天下的寒微之人心志之坚忍,远胜那些世家名门! 他们经历了常人想不到的挫折,忍受了常人忍受不了的痛苦,才创下这一份基业!这意味着即使将这些人迫至绝境,也很难令他们屈服投降——而反过来呢?兵强马壮,心高气傲的冀州军能否承受同等的压力? “陈孔璋那一纸檄文,只好骗一骗那些见识短浅之辈,”沮授说道,“好在刘备麾下虽有名将,却鲜有才学过人之士,孔北海,陈长文者又在青州,未必会替刘备……” 有仆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