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(79)贬官(上) (第2/2页)
口,局面恐将更难收拾。” “斩,天下或许能安;不斩,朕心难安。” 就在朝堂一片犹疑之际,明王梁霑忽然上疏,给了天子一剂猛药:“陛下,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闽南之叛,若视作疥癣之疾,今日可起于闽南,明日便可蔓延至关陇!难道要等到叛军的烽火,燃至京畿重地,虎狼已屯于阶壁之下,陛下才要去与他们理论因果、分辨是非么?真到那时,陛下又将何以自处?” 太子再想劝,却被圣上抬手制止:“罢了,天命如此,留不得了。” 舒言在一日清晨早早出了门去梨花巷子看望父母。有人说她遇到了明王梁霑,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总之第二日一大早明王梁霑便再次上奏,言辞比此前更为激烈决绝,力谏圣上当机立断,速处前朝帝后,以安天下,以定人心。 前朝帝后最终双双悬梁,以死谢世。 留了全尸,算是最后的尊严。 消息像被风推着,一夜之间传遍京城。街头巷尾、酒楼茶肆,人人低语。有人唏嘘,有人愤慨,也有人沉默。唯独圣上,下旨封缄此事,不许再提。 程徽年纪尚小,听说父母自尽,整个人怔在当场。许久,他才扑进jiejie怀里,咬着唇,泪水一滴一滴落在舒言衣襟上。 舒言双目失神,伸手一下一下抚着弟弟的发顶。泪水没有流出来,只在眼底打转。整个人像被掏空了一般。 温钧珩伸手将舒言轻轻抱住,却不知从何安慰。她靠在他肩上,身体一阵一阵颤抖。 蕙宁与温钧野也难过不已,可这事事关前朝,如履薄冰,半句多言,便是灭顶之祸。 毕竟,圣上还饶了舒言与程徽的命,这已经是莫大的恩赐。 几日后的深夜,温钧珩来找温钧野商议事情。 温钧野见大哥来得急,便知事不寻常,也不敢和往常一样插科打诨。 兄弟二人低声相对,说话不过一盏茶的工夫,温钧珩便离去了,连茶都来不及喝几口,整个人形容萧索,仿佛笼罩在无边无尽的忧郁惫色之中。 门掩之后,室中一时静得出奇,温钧野怔怔望着那盏茶,心底却早有千钧的思绪guntang翻涌。 当年,温钧珩力排众议,与前朝被囚禁的公主舒言成婚,已经惹来诸多非议。那桩婚事如烈火入冰川,整整一年光景都流言纷纷。 有人说他痴情,也有人说他糊涂。 如今前朝帝后双双殒命,而他们的孩子舒言和程徽,自此便成了悬在风口上的两根草,风往哪边吹,命也往哪边偏。 前段时间或许是过得太舒心,众人都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,此时骤然发生,也是打了个措手不及,只觉脖子上生出一层惊恐的寒意。 温钧野把夜壶里的灯芯拨亮了些,当着蕙宁的面他也不隐瞒,叹了口气说道:“大哥是想让我帮忙,趁着还没波及到程徽,先把那孩子送走。” “送走?远走高飞?” “嗯。反正有多远走多远。谁知道朝局会不会再起风波?” “那大嫂呢?”蕙宁忍不住问。 “大嫂毕竟是女子,圣上或许不会太介怀。”话虽这么说,他自己却没底。于是又轻轻摇头,神情里透出一股不安的苍凉:“可也说不准。大哥这些天整夜睡不着,我从没见他这样。他一向镇定从容、游刃有余,鲜少这样着急忙慌。” 蕙宁垂眸:“事关妻儿,怎么能不急?只是、你们要怎么把人送走?送到哪儿?总得有法子,不能只是空想,而且这事绝不能打草惊蛇。” “我曾在江湖上结识一位朋友,他隐居在西南山谷间,人虽寡言,却身手不凡,极有义气。我想托他帮忙,把程徽带往巴蜀去。那边山高水远,也许能躲过这场祸。”温钧野抿着唇,长长叹了口气,“希望他今后都能化险为夷吧。” 蕙宁对那里并不算了解,但见他语调笃定,心中略略安定几分,叮嘱道:“那你得和大哥仔细商量,到时候一步都不能出差错。” 温钧野笑着让她宽心。 前朝帝后相继离世,舒言却连为父母戴孝都不得,只能在夜深人静时,偷偷焚一炷香,对着故土的方向,磕几个头,这些事情要是一旦被旁人知道,恐怖又要兴起一场腥风血雨。 如此,舒言整个人更加憔悴支离,白日里就是坐在廊下不言不语,望着远处,像是被抽干水气的花朵,一点点枯萎在花瓶之中,让人看着怜惜,蕙宁等人也都经常过来陪她,可是即便如此,还是难以令她暂时忘却这份伤悲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