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73 (第2/4页)
和你姐挑豆子,我去张家磨面,今天晚上蒸豆包和年糕。” 呦呦点头,表示知道了。她在前世虽然也吃过年糕,不过是南方那种用捣臼捣出来的,和北方的不一样。来到大鸿朝后,谭丽娘一个人忙不过来,三年里只有去年蒸了豆包,蒸年糕还是头一回。 蒸粘豆包和年糕都要用黄米面,磨黄米面的磨和磨豆浆的磨不一样,要用那种大的石碾子,以前都是张婶谭丽娘加上张志林和怀宇轮流推碾子,今年花家有了马,自然不会再用人工。 吃完了饭,谭丽娘和陶陶一起把黄米放到大黑马的背上,叮嘱着他们快点挑豆子,然后就牵着马出门了。等她除了门,陶陶去西屋提了一袋子红小豆进来,呦呦估摸着怎么也得十多斤。把红小豆倒进一个大笸箩里,把里头混着的沙子和一些碎的半拉的豆子都挑出来,留下好的豆子煮豆馅。 姐妹两个坐在炕上挑豆子,怀瑾就在一边背书,背的是荀子的。陶陶和呦呦小时候也都是背过这篇文章的,虽然算不上倒背如流,也能替怀瑾做个监督,帮忙提示或者纠正错误。等他能把一篇劝学完全的背下来,也坐到呦呦身边帮着挑豆子。 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,姐弟三个挑完了十几斤的豆子,谭丽娘将三十斤的黄米磨成了黄米面,花易岩和怀宇还没有回来。一家人免不了有些坐立难安,不时地抬头看看日头,然后再看一眼大门口。 午饭吃到一半的时候,大门口传来响动,坐在炕沿的谭丽娘看都没往外看,直接穿鞋下地出门,身后紧跟着陶陶和呦呦,小怀瑾在愣了片刻后,也撂了筷子跟着下地来了。 几个人出了堂屋一看,果然是花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