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39章 融合(十) (第3/7页)
行法律的审判机关。所以,在议会下设了一个民事法庭,安排了十几位比较熟悉法律的老议员负责审理各种民事案件。当然,民事法庭只处理民事案件,刑事案件还是由原来的官府负责,毕竟文明是循序渐进的,现在还远没有到搞三权分立的程度。 外面一派新年新气象,杨宅内则是死气沉沉,虽然杨老太爷的丧事已经办完,不过杨家显然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,而更多的是,他们的新任当家人——杨子荣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。 其实,从万磊不理不踩的态度来看,杨子荣也知道,自己是不可能受到顺天府的重用了。这个时候就算投靠,人家也不会给他太高的礼遇。而现在杨家虽然吃穿不愁,不过说得难听点,都是人家施舍的,人家哪天不高兴了,完全可以把供应断掉,让杨家自食其力。 杨子荣何尝愿意吃这种嗟来之食,可是他自问除了读过些圣贤书之外,身无长处,可这里是顺天府,最没用的人偏偏就是读圣贤书的人,就算他愿意放下身段去给富贵人家当师爷,人家也不收他,因为他一没理财经商的头脑,二没与人周旋应酬的本事。 师爷当不成,教书先生也当不成,现在北平城已经没有了私塾,所有孩童都免费上了学堂,谁还会花钱另请人来教?而他所懂的四书五经,在北平人的眼中,只不过是文科而已,现在人家看重的是理科,这些知识他连看都看不懂,更别说教人了。 无法从事脑力劳动,那只有一条路可走,那就是跟那些五大三粗的人一样干体力活,只可惜他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典型书生,人家就算要雇工,也不招他。从事手工业吧?又没有人家的技艺,就连他的夫人小妾对织布刺绣等女工也是一窍不通,就算想从头学起,也得有人教。而他们人生地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