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26章 空前团结,很快收拾残局 (第2/5页)
险万状,再不鼓气,随时都可能崩塌。 这一趟, 朱墨只好带着六百俘虏,一路穿府过县,但所见所闻却真是不容乐观。老百姓都说倭寇已经大举登陆,不日就要打下杭州。 这并不难理。 因为倭寇的问题,绝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。倭寇与百姓的关系,也不是那么非黑即白。 须知,沿海之地,早已被倭寇间接统治了数十年,种种产业都已面向倭寇主导下的海商,百姓早已习惯倭寇的存在。甚至,汪直执掌倭寇的十多年里,华人走私更是空前繁忙,深层的联系早已是割不断了。因此汪直才想过以此改变大明,把走私之利转为国家之利。 然而,他本人可能确然有此想法,但朝廷却有明显的分歧,不消说严家和清流,就是将领也泾渭分明,张经、胡宗宪主和,俞大猷主剿,此起彼伏也不是一年两年了。种种迹象还表明,严家对汪直的这个心思十分不满,故而迫使胡宗宪、王本固将其诱杀。 而俞大猷呢,上次带兵摧毁了双屿岛,让所有在其中分利的人蒙受重大损失,此后汪直转变态度,在平户称帝,又网罗倭寇不断侵扰。朝廷一度认为是俞大猷导致了倭寇大爆发,俞大猷就此罢黜。而等到倭寇上岸屠戮居民之时,朝廷又再次启用俞大猷。可见,不要说百姓,朝廷也始终摇摆不定。 百姓对倭寇的评价好坏参半,而对大明官方也没有什么信心,于是那些分享民间贸易或走私之利的人,就开始带节奏,说倭寇很快就要占领杭州,到时候徽王汪直的儿子毛烈就要入主大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