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599章 明帝帛经,僧道口争 (第3/5页)
便于世尊诸言中、撷取四十二章要义,集译为经卷。又绘释迦牟尼像于经中,呈送至明帝驾前,时人便呼作《孝明皇帝四十二章》。明帝遂召书工大家王次仲,将此经抄于帛上,分赐诸臣,亦示恩荣。 然汉末天下三分,经帛多毁于战火。后有晋僧道安和尚偶得一卷,喜不自胜。抄录之余,便将此经来龙去脉、皆撰成记文,附于经后,才令此经不至于湮没无闻。后世僧俗,但求顺口,皆略作《四十二章经》。” 灵真禅师说的这段典故,释门中人知之甚多。苦竹禅师听罢,亦是合掌连呼“善哉”,只是心头仍有疑惑未解,当即又道: “那道安和尚抄本,现便藏于我白马寺中。却不知贵寺这轴宝卷,又是什么来历?” 这时,灵澈方丈忽开口道:“鄙寺这卷《孝明皇帝四十二章》,便是大汉永平年间、书工王次仲所抄帛经。寺中历任方丈,皆称其为‘明帝帛经’!” “想不到释门一部《四十二章经》,竟也有这般曲折!” 吴天师忽地跨前一步,捋须感慨道,“只是几位禅师定然有什么误会,你们捉的那个少年侠士、恰是老道的小友,老道担保他绝非趁夜盗经之人。况且,他一个修道之人,便是得了《四十二章经》,也全无用处啊!” 弘道观观主尉迟渊也拱手道:“灵澈禅师!你我相交多年,贫道敢以声誉作保,这位杨少侠品性纯良、急公好义,定非觊觎贵寺重宝之人。” “笑话!若非觊觎宝卷,半夜三更来此作甚?” 妙恒师太闻言冷笑道。她自也认出这杨少侠,正是当日相助狐妖破阵、害得她中那“媚眼如丝”妖法之人。此时再度撞见杨朝夕、恰被香山寺逮了个正着,自是没什么好的观感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