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考科举_第17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74节 (第3/5页)

义,提春秋的是非观,善者褒,恶者贬,尊贤者,贱不肖者。

    作为鲁国的史书,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当时的文化。

    更别说此书用词优美,若能精通,文章根本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再读礼记,中华向来称礼仪之邦。

    礼记更包含了儒学的价值观,四书里有两篇都是从礼记中抽出,从而形成对当今社会的礼仪跟规范。

    在千年前构建了在当时看来,一个相对和谐的制度跟规范。

    礼的核心也是人,是生命,是尊重。

    礼之用,和为贵。

    若能参透这些意思,一个人的精神世界,就会格外丰富。

    从头到尾把四书五经梳理,最后的孝经更是倒背如流。

    《孝经》能单独列出来,虽不在四书五经之列,却也是必读。

    本书不过一千八百字,这本书争议很大,却受到历来王侯将相黎民百姓的推崇。

    此书并不拗口,是谁写的已经无从得知。

    其书的思想从孝入手,其实最后讲的是“忠”,也难怪受朝廷尊崇。

    从“忠”来看,纪元能从另一个层面审视如今的封建宗法。

    要说完全同意,那不好说,但背还是要背的。

    比如孝经第十四广扬名章。

    子曰:“君子之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;事兄悌,故顺可移于长。”

    后面就不说了,反正大意是,君子对双亲尽孝道,所以能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