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71节 (第4/4页)
,第一道四书题,出自《孟子》。 题目说,君子之不耕而食,何也? 这题要联系上下文,前文是公孙丑问,《诗经》里说明了,人不能吃白饭。 但君子为什么不耕种就能获得食物啊。 孟子答,君主在一个国家居住,本地的国君任用君子,那国家就会安定,富足,尊贵,荣耀。 少年人都会跟随他,学着他孝顺父母,敬爱兄长,诚实守信。 这难道是吃白饭吗? 不是的。 孟子认为,人都有分工,君子是用自己的品德和智力得到食物,并不是吃白饭。 纪元看着这题,脸色有些古怪。 要说孟子理想中的完美世界,这么讲肯定没问题,以分工来换取食物。 公孙丑引用《诗经》那句则不同,伐檀篇讽刺君子,说君子不稼不穑,不狩不猎,为什么能得到稻谷,还能穿带皮毛的衣服。 伐檀最后感慨:“彼君子兮,不素食兮!” 君子老爷们呀!你们不能白白吃rou吃饭啊! 这是很明显的两个观点碰撞。 一个认为,要用劳动换取食物。 这点肯定没错。 不耕不食,是很朴素且应当的思想。 另一方认为,大家只是社会分工不同,不做体力劳动,不代表没有产生效益。 这个观点放在后世和现在来说,都是没错的。 甚至后世的科举发展,让很大一部分人从重体力中解脱出来。 说他们没有种地,就不能吃饭,没有打猎,就不能穿厚衣服,这显然也不合理。 但孟子的话,放在天齐国的现在,特别是刚巧立名目搜刮那么多银钱的府学来说,就显得格外讽刺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