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和_分卷阅读219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分卷阅读219 (第4/4页)

 时礼部官员上言,皇侄女封公主不和规矩,应改封郡主。

    洪武帝冷哼,这是朕的家事!又不是朝廷授官,朕乐意怎么封就怎么封,管得着吗你?

    礼部官员还想摆事实讲道理,尽量争取一下,却被同僚硬拉了回去。脑袋被驴踢了?万一不小心激怒了皇帝,吃不了兜着走。

    发热的脑袋冷静下来,礼部右侍郎猛然打了个哆嗦。

    明朝立国,奉行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,发展到明中期以后,皇帝与内阁时常处于对立姿态。朝廷官员以斥责皇帝,各种直言,顺便挨几记廷杖为最高荣耀。

    能被打廷杖,证明是好官,清官,诤臣,光荣啊!

    很多文官,尤其是言官,有事没事就要刺皇帝几句。皇帝笑呵呵的挨骂,承认错误,是听得进谏言,有明君之相。皇帝发火,就是昏-君暴-君的表现,必须接着骂,用力的骂!

    大明朝的皇帝,尤其是仁宗以后,几乎没有不被指着鼻子过的。无数文官踩着皇帝的脸皮,扇着皇帝的巴掌,头顶“诤臣”光环,青史留名。

    洪武帝和永乐帝是唯二的例外,敢当面骂这两位?脖子挨一刀是基本,情况严重的必定要拉上家人一起挨刀。

    可惜猛人的子孙未必都是猛人。

    朱棣之后的皇帝,唯有嘉靖能同文官抗争一下,其他的,包括明仁宗和深受朱棣喜爱的明宣宗都不行。

    朱元璋和朱棣都是马上皇帝,同样深谙一个道理,和文人吵架是没法吵赢的,这个时候,就需要用刀来讲理了。

    脖子和砍刀,孰硬?

    明显是后者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