宰执天下_第21章 论学琼林上(上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1章 论学琼林上(上) (第4/5页)

进经义局了,哪还会希望有人来跟他打擂台。

    “小弟自然知道。”韩冈目光平静如水,毫不退让的与王雱对视着,“但闭门造车是不成的。石渠阁论经,白虎观议礼,孔祭酒撰五经,这都是聚天下贤才之议论,方才得到最后的成果。小弟所学种种皆源自横渠门下,当然不能见其被摒弃于朝堂之外。”

    有些事可以妥协、可以退让,但有些事是不能退让、不能妥协的。请张载入经义局,是韩冈乘机向天子提出,尽管他心知成功率并不会太高,但毕竟尚有可能,而不去努力争取一下,可就半分机会都没有了。

    不要以为儒家就是温良恭俭让,要真是这般面目,各有一套传承的诸子百家,也不会最后由儒门一统天下。别说百家之间的争斗是刀光剑影,就是儒门内部,也从来都不是和气一团。

    正如韩冈提到的孔颖达,他少年成名,在洛阳儒门之会上,舌辩众儒,一举夺魁。但被他压制的宿儒耻居其下,甚至派遣刺客要杀他。若非杨玄感将之保护起来,可就没有流传后世的《五经正义》了。

    更别提马融、郑玄这对师徒,同为汉家大儒的两人,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。传言中,甚至有马融在郑玄出师后,怕他日后声名压过自己,欲遣庄客将之追杀的说法。

    争名夺利,互不相让,大儒都是难免。而一个学派对另一个学派,更是有着天然的排斥。

    王安石作为推行新政的宰相,需要一个稳定的后备人才来源,而不是让国子监尽出一些唱反调的对头。所以有了经义局,重新诠释儒门经典,作为国子监钦定教材,同时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。

    韩冈对此可以理解,但这不代表他能认同。没有海纳百川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