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6章 三载愿终了(上) (第4/6页)
的眼光又更加深了一层认识。 唐宋八大家,宋六家中以王安石和苏轼后世的名气最大。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在,但也可以说他们的两人的文章,要高出侪辈一等。 而以韩冈的了解,苏轼如今的文名虽高,但还是没有到后世的水平。几首千古流传的名篇,现在也没有出炉。文章憎命达,在他离开京城去杭州之前,苏轼一路得到贵人提携,来往的朋友,也皆是天下间的第一流人物。人生一片坦途,要想能作出触动人心的作品,当然是很难——直到他被迫离开京城,才有了向更高一层攀登的机缘。 就不知道还没东坡之号的苏东坡,日后会不会谢自己。韩冈想着。 至于王安石的水平,那是几十年的积累出来的结果,当然不是眼下的苏轼可比。厚积而薄发,不经意间写出的诗作,并没有太过追求文字的华美,而是将心中感触随笔而发。他诗赋文章的水平,来自于心胸、见识和经历,文采反而只占到很少的一部分。这样的文字,的确不好学,也不便学。 “先不说这个了,都是以后的事。”王韶将方才说得都丢到一边,“再过两天就要发榜,玉昆你倒是养气到了家,竟然一点也不见你担心。” 正如王韶所说,再有两天就要发榜,能在发榜前还能如此轻松谈笑的士子,当真并不多见。韩冈就算文学上的才华不到家,但他这份养气功夫,也当得起他如今的名气了。怎么说他才二十出头,平常人在他这个年纪,心思浮动得厉害,很少有宠辱不惊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