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33章 善后(下) (第3/4页)
那孤就摆证据,讲道理,并让生员上书,用天下众生之口,难道还怕堵不住这些清流的嘴巴? 朱载壡有的是办法让清流闭嘴,但是如何稳住父皇,并让父皇偏向自己呢?这才是朱载壡面临的最大难题。 摆证据讲道理,对于自己的父皇嘉靖来说是没有用的。 对于父皇来说,他自己就是最大的理。 塔读@塔读小@说。&APP^,。>欢^迎下&载APP.*免费阅读。&&<<@& 漕粮一百七十万石,供应内廷的白粮二十万石,合在一块近两百万石,这对于此刻的大明来说,已是个极大的数目了,但是如今全部被毁,抢救下来的一部分也全部浸满了桐油不能再吃。 要知道田赋是历代朝廷税赋的重头戏,大明朝也不例外。 朝廷每年在田赋上,单这一项是能征收到近三千万石麦米,早些年能到两千九百五十万石,但这些年流民问题严重了些,收的田赋也就低了些。 但是这些粮食的用途很多,留给两京中枢的也不过三分之一。 其中各地的地方上要留下定额的一千二百万石,九边也要抽出七百万到八百万的粮食作为军粮。 另外有明一朝是两京制度,所以南京还需要分走一百二十万石到一百五十万石。 这样下来,剩下留给京城中枢的,每年不过八百万石。 南京仓这一烧,中枢可支配的田赋就没了四分之一。 所以京城中枢今年的财政吃紧,必然是第一个后续的麻烦。 并且这些漕粮,要供应文武百官,要供应内廷,要供应京城内外,被毁之后,到时候米价腾贵又是第二个麻烦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