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208 (第2/4页)
两个人,推行科举制,采用考试取士,既给了所有阶层个相对公平的晋身阶梯,也大大拓宽了朝廷取材的社会层面。 不过与此同时,也没有就此废除了荐举制。 两者并行。 虽然发展四百年下来,科举已逐渐压了荐举头,但后者还是存在的,并且是个很稳定的朝廷取才委官方式。 屡试不第但确实有才华的,读书不行但另有优异技能的,譬如河工,刑侦,算术等等,诸如此类的偏门才能。不拘布衣还是小吏,都行。 另外,推恩,世赏,补虚衔之类的,恩荫也并归到里头去了。 由地方官员初步审核过后,把名单和人都送往京城来,由朝廷进行进步的考核复审,过了以后,再具体授官。 非常重要的件事,并不亚于科举。 因为这荐举的,不但有官,还有武官。 本朝没有武举,这其实就等于武举了。 所以兵部,北衙,还有京营都会参与进来。 兵部不多说的,北衙是宿卫京城的内禁军,而京营常驻数十万大军,即是央军队。 皇子哪个敢明面去接触后二者? 现在皇帝给了太子个光明正大接触的机会。虽然领军的肯定是皇帝心腹,萧遇肯定也拉拢不了,但接触到了,起码也有几分面子情。 再个,这里头的政治意义也非常重大。皇帝不但让储君直接主持官员选拔,还安排他接触军事。 皇帝给太子加的这个筹码真的很重。 所以,裴月明才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