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第20节 (第6/7页)
,别说倭寇进犯,光是断粮,都要饿死人的。” 安江的耕地太少了,沈聿知道赵淳从到任以来一直在压制工商,劝农劝耕,但收效甚微。可眼下又是深秋,冬令春荒,马上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,万一倭寇打过来,粮价飞涨,百姓闹起饥荒,就会被迫卖田卖地换取活命的口粮,大户们便会趁机兼并良田,如此往复循环,小民百姓将无立锥之地。 看着赵淳虬结的眉头和有些花白的鬓角,沈聿也不是不能体会地方官员的难处,于是说了句实在话,希望他少走弯路:“老父母,县里有急,沈家可以带头捐银捐粮,但恕我直言,从邻县遭遇倭乱以来,粮价已经翻到了两三倍,这个时候是没有大户粮商愿意将粮食卖给官府。与其浪费时间周旋,还不如趁早从湖广购粮,以备不测。” 赵淳拧眉沉思,他不是不想从外地购粮,只是运程太远需要时间,万一粮商哄抬粮价,县衙一时没有足够的存粮,局面就更复杂了,就这样瞻前顾后,拖到了这个时候。 眼下连沈聿都这样说,怕是别无他途了。赵淳叹一声道:“如此,下官先派人去湖广吧。” 沈聿提醒道:“遣派妥帖之人,尽量不要走漏风声。” 待沈聿带着儿子离开,一班佐贰衙属才进来请示:“从解公子身上没收的财物可以折银三千两。” 赵淳点头:“充入县衙公账。” 正好拿来购粮。 县丞迟疑着:“可……解部堂那边怎么交代?” 赵淳却好像没事人似的,目光扫过一众惊慌失措的下属们,心平气和的说:“此等宵小之辈,怕他做甚,取笔墨来。” 仆役取来笔墨,只见赵淳修书一封,命人给拿去馆驿,将信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