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66节 (第5/5页)
开篇写完,纪元开始分析后面的话。 后面又写:“而况艰巨之任,不及微贱之身。凡一名一物之故,竭旦暮之取携而无禁也。”2 艰巨的任务跟卑微的出身没有什么关联,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有取之有尽的一日。 所以不管年少学了多少东西,老年了也要继续学习。 这才能像圣人一样掌握很多才技。 这篇写完,纪元长舒口气。 不过时间已经过了大半。 后面的一题也不简单。 第二道是,仰不愧于天。 此话出自《孟子·尽心》。 原文为君子有三乐,而王天下不与存焉。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;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(zuo)于人,二乐也;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。君子有三乐,而王天下不与存焉。 意思是君子有三种乐趣,乐在平淡,父母兄弟都好,这是第一。 第二是对天地没有惭愧,对身边的人也是如此,怍,就是惭愧的意思。 第三件就是得到天下的人才,可以教导他们。 《孟子》向来被称为有泰山乔岳之姿,读起来像他文里那般有浩然正气。 这君子三乐,便能看出其风格。 考题选了第二乐,仰不愧于天。 这题算是落在纪元的舒适区了,他每读孟子,都觉得心潮澎湃。 此次下笔,自然如有神助。 “求乐于天人之际,君子之存心也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